第17课 短文两篇
1.这博学的人 使……劳累 多 沾染(污移) 洗艳丽 生长枝蔓 竖立 亲近而不庄重 少
2.(1)《全唐文》 唐 刘禹锡
(2)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何陋之有
(4)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6)《周敦颐集》周敦颐 北宋 哲学
(7)爱莲 草木之花 菊花 牡丹 隐逸者 富贵者君子
(8)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链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9)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3.重点句子翻译
(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3)我只爱莲业从污湿里长出来、想不沾垫污秽。
(4)(莲梗)中间空,外面直,不生藤蔓,不长旁枝。
(5)没有世俗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6)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4.C.(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5.D(作者对富贵牡丹是鄙视的,并赞美美,作者赞美的是君子一样的莲花)
6.A(A都是判断词“是”的意思;B无意义/他;C乐趣/以……为乐:D漫步,行走/跑)
7.(1)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主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于是、我们把酒言欢,相互慰劳。趁着酒酣之际,畅谈古今之事。(大意对即可)
8.B(《陋室铭)记叙、描写、议论兼顾、不仅仅写了室内外的情景。)
9.(1)两者都有美好的环境;(2)两者都有知己好友:(3)两者都有高雅的生活情趣:(4)两者都有精神上的满足。
(乙文译文:佳节也罢,快意的旅游也罢,美好的会面也罢,在这茫茫无边的尘世之网中,我常感到痛苦而无法排遗,更何况一起遇到呢?丁未年腊月,我第一次来到这个园
子,院子己经荒废,我铲除杂草,修葺建筑,园子又用到了昔日的样子,但是每到花开的清晨,月光皎洁的夜晚,没有一个故人知己与我往来时,我只好忧愁,欢乐寥寥。
到第二年七月中元时,我的好友程德全来拜访,我于是殷勤地留住他,程德全和我是患难之交。我们出生的年份相同,志趣相投,在一处做宫,隐退的时间又相同,于是,我们把酒言欢,相互慰劳,趁着酒酣之际,畅谈古今之事。那时夜深了,蜡烛也燃尽熄灭了,我们一直因谈论往事而快乐,我们有时也沿着池边慢慢散步,背靠着石头高声唱歌,与潺潺流水相应和。
人生行乐的时光,只不过是须臾之间罢了。现在宾客主人十分和谐,我们在清风徐来、月光明亮的时候,一起在亭台水榭间来回走动,所谓极好的节日,快意的游览,美好的会面不正是现在遇到的吗?)
10.C(A更加/收获;B认为/对……说;C都指人格高尚的人;D以……为贵/地位高)
11.(1)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2)生长在深山和贫瘠的丛林里、不因为没有人知道就不发出香味。
12.C.(第一段先记叙后描写第二段先议论后抒情)
13.甲乙两文都写出君子的高洁,坚贞不屈,质朴的品格。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甲文通过描写莲花不受淤泥污染,不显妖媚,亭亭玉立,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近亵等特点,借物喻人,借莲花的特点喻指君子洁身自爱、质补、坚贞的高洁人格。乙文通过写兰花不因无人赏识愁闷,在遭受外界残酷的摧残后不改变自己的本性的特点,借兰花的特点喻指君子虽屡遭打击而不改操守、质补的高贵品格。)
附乙文翻译:自古人们就以兰花为贵,并不是等到屈原赞兰花之后,人们才以它为贵的。兰花和君子很相似,生长在深山和贫瘠的丛林里,不因为没有人知道就不发出香味。
在遭受雪霜残酷的摧残后,来年也不改变自己的本性,这就是所说的“避世而内心无忧,不被任用而内心无烦闷”,兰花虽然含着香味形状美好。但平时与萧艾没有什么两样。一降清风吹来,它的香气芬芳,远近皆知,这就是所说的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