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知识体系
960 赵匡胤 开封 禁军 换防 相 文臣 通判 转运使 皇权 科举制 政权 文治 财政 富国强兵 大官僚 大地主 宋神宗 财政
读图学史
1.赵匡胤 960 开封 北宋
2.进士 重文轻武
跟踪训练
1.D 2.A 3.A 4.B 5.D 6.B 7.D 8.A 9.D 10.C 11.D 12.D 13.C 14.C 15.D 16.D 17.D 18.B
19.(1)答:演变过程:隋朝创立;唐朝完善;宋朝发展。(3分)
科举制的影响:①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②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③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④推动了教育的发展。⑤科举制成为此后所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任答两点即可,2分)
(2)答:方镇太重,君弱臣强。(1分)夺其权,制钱粮,收精兵。(1分)
(3)答:政策:重文轻武的政策。(1分)
评价:积极:①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质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②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每点1分,2分)
消极:①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导致军队战斗力低下。②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余,既导致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任答一点即可,1分)答:要结合国情,实事求是地、合理地实施各种政策;重视人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等。
(任答一点,言之有理即可,1分)
20.(1)答:职权:辅佐知州或知府等地方长官处理州府公事。(1分)
作用:有监察地方官吏之权,加强中央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加强中央集权。(2分)
(2)答:任用文人担任要职;分离统兵权
调兵权:改革科举制度,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区别对待文武官员的选拔。(任答三点即可,3分)
(3)答:目的: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2分)
没有(1分)因为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3分)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知识体系
耶律阿保机 元吴 宋真宗 寇准 澶渊之盟 宋夏和约
读图学史
1.南方 统一
2.契丹 阿保机 党项 元吴 澶渊之盟
跟踪训练
1.C 2.D 3.D 4.B 5.C 6.B 7.D 8.A 9.A 10.A 11.D 12.C 13.B 14.B 15. D 16.A
17.(1)答:开明的民族政策。(1分)唐太宗被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1分)
(2)答:辽和北宋。(2分)这一盟约使辽宋双方边境维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但同时也使北宋军备废弛,削弱了北宋的军事力量。(2分)
(3)答:相互吸收。(1分)创制文字;发展生产;订立法律。(任答两点即可,2分)
(4)答:唐一第三种;宋一第二种。(2分)
(5)答:加强民族间的交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等。(意思相近即可,1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