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六忌”
课堂提问是一种常用的基本的教学方式,既具科学性,又具艺术性,青年教师要掌握好这一课堂教学艺术,必须做到“六忌”。
一忌随心所欲,为问而问。
有的教师课堂提问是为问而问,不考虑目的,不精心设计,误认为师生的一问一答就是“启发式教学”。因为问题没有提到点子上,并没有起到启发诱导的作用,既浪费了时间,又没有效果。
二忌以问代罚,为难学生。
有的教师把课堂提问作为惩罚差生的一种手段。明知学生答不出。偏要点人家的名,好让学生当众出丑,想以此手段来教训学生改过自新,认真学习。结果适得其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抵触情绪日增。
三忌不给时间,突然袭击。
学生回答问题应该给一定的思考时间。有的教师问题一提出就立即点名,学生来不及思考回答,教师马上又点另一个人,更有甚者,先点名后提问。这样做容易造成心情紧张,思路堵塞,久而久之,部分学生会形成一种害怕提问的病态心理。
四忌模棱两可,节外生枝。
有的教师提出的问题笼统模糊,范围太大;或者措词不严密、不准确、不科学,可作多种解释,叫人无所适从,难以回答;或者提问不是紧扣教材内容,而是舍本求末,节外生枝,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无关的问题来,分散了学生精力,浪费了教学时间,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五忌只问不评,不求反馈。
有的教师不重视对学生答问的评价。学生答后不置与否,不说对也不说错,马上又提出第二个问题叫学生回答;或者评价含糊其辞,叫学生如坠云雾,摸不清头脑;或者只说缺点,不说优点,挫伤学生积极性;或者过早地把正确答案告诉学生,代替学生思维,如此等等,都是不重视反馈和评价不当的表现。
六忌不看对象,强求一致。
一是提问的方式单调,整堂课都是教师问学生答;二是不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对好、中、差学生同样要求;三是片面强求学生回答要符合老师预定的“标准答案”。这样做,违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