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一句俗语:“有其父,必有其子”,这句话印证了父母的行为处事对孩子的影响。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认为:儿童可以通过观察、阅读、听他人讲述来学习模仿人类的行为。班杜拉及同事的项著名研究证实了这个观点。研究中,工作人员将72名幼儿园儿童分成两组,分别观看两个成人榜样:一个人对充气玩偶拳打脚踢,另一个人则安静地玩玩具,对旁边的充气玩偶置之不理。之后,让这72名儿童玩这个玩偶,观察过暴力榜样的儿童模仿了攻击行为,他们不仅像“榜样”一样对玩偶施以暴力,而且还发明了新的攻击玩偶行为,譬如用玩具枪向玩偶射击。
我们说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不无道理。因为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生长环境,可能会伴随孩子一生。几个月大的孩子就开始跟父母“咿呀”学语,一岁左右蹒跚学步,孩子学会了说话、走路后,其说话的语调、走路的姿势都可能带有父母的痕迹。儿童在3岁前处在“图谱时代”,他们把人们的行为模式看成一些图谱,照着这些图谱学习各种行为。
例如:父母见到他人问好打招呼,告别时挥手再见,对帮助过自己的人说“谢谢”等,这些都是人际交往中的基本图谱。红灯停,绿灯行,横穿马路走斑马线,把垃圾丢入垃圾桶等等,这些则是社会规范图谱。在儿童的早期生活中,大量的行为图谱来自于父母,他们对父母的行为看在眼里,听在耳中,记在心上,并照此行事。这些行为图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行为习惯,如果父母行为不端,对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也可想而知。
因此,父母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自己就得成为什么样的人,教育孩子的过程也要成为自我教育的过程。有些父母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所以在孩子面前做事毫无顾忌,这是大错特错。其实,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刻,甚至孩子还在母亲肚子里的时候,父母的行为就开始影响孩子了。由此可见,父母给孩子做好榜样是何等重要。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给孩子做好榜样呢?
做孩子言语的榜样
有些父母平日里不注意自己的言语,偶尔会从嘴里溜出一些不文明的词语,这种时候,就等于在教孩子说脏话。所以,父母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说脏话,时间长了,孩子便会学着你们的样子去为人处事。
做孩子学习的榜样
有些父母总是讲孩子不爱学习,那么请反思一下你自己,你给孩子留下了爱学习的印象了吗?如果父母没有给孩子创造一个充满学习气息的氛围,孩子看见父母经常在看电视、玩游戏,可想而知,孩子能爱学习吗?如果想让孩子爱上学习,那么就和孩子一块儿来学习吧。
用良好的德行引导孩子
父母所做的很多事,都是在给孩子做示范。父母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孩子也就懂得了要尊老爱幼;父母孝敬长辈、老人,孩子长大后也会孝顺;如果父母经常说谎,那么孩子也可能会养成说谎的习惯;如果父母不把承诺当回事,答应别人的事也不努力去办,就别指望孩子能做到诚实守信....有的父母抱怨孩子做事拖延,不按时完成作业,其实,父母也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也经常不守时。
父母做好了,孩子自然也会做好。也就是说,父母的优秀的道德品行会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传递到孩子身上,孩子也会有样学样。同样,父母品行上的缺陷,也会影响到孩子。所以,父母一定给孩子做好德行的榜样。
做孩子交往的榜样
我们生活在社会的大环境里,与人交往是不可避免的,而孩子的社交能力会直接影响他的学习和工作。从一个人的交际圈中能看出一个人的交往层次,如果父母每天混际于酒肉朋友之间,势必也会影响孩子的交往观念。
做孩子习惯的榜样
良好的行为习惯,能成就人的一生。可见一个人有良好的行为习惯非常重要。如果父母把每天的生活打理得井然有序,那么孩子做起事来也会有条不紊。
父母不要和孩子讲太多的道理,而应该用实际行动去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做好孩子的榜样,让他们在实践中感知做人的道理,真正理解并运用到自己的言行中去。
朱熹曾说:“俗语所谓将心比心,如此则各得其平矣。”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父母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孩子同样如此。父母希望孩子体格健壮,自己就不该好吃懒动;希望孩子知书达理,自己就不该野蛮粗鄙;希望孩子优秀,自己就应该努力。所以,父母们要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树立好榜样。(作者:王淑敏 有效教养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