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在北京地铁里,见到了很多外地的家长带着孩子,乘地铁穿梭于北京各个景点,有的显得兴奋,有的显得疲惫,有的显得着急,有的显得很轻松。但不管怎么样,家长带孩子出门旅行是一件很好的事。
一般来说,能够带孩子出门旅行的家长,通常经济条件比较好,而且家长对孩子也有一定的关注度,至少,家长带孩子出门玩,都出于好的动机。我所了解的,家长有这三种动机:一是缓解孩子学业压力,希望带孩子出门旅行,让孩子放松,快乐。二是让孩子长见识,有的家长信奉“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教育理念,认为旅行是一种学习,是向大自然、生活和社会学习。三是不少家长认为带孩子出门旅行,可以增强亲子交流,加深一家人的感情。这是比较有爱的家长的想法。
但我觉得,家长带孩子出门旅行,可能还有两个好处被很多家长忽视了:第一,出门旅行,可以学习很多社会行为规则,让孩子认识自己,发现自我,找到一点社会的坐标,知道自己进人社会之后,还缺乏什么。因此,家庭旅行是一种很好的行为教育。但不少家长忽视了这一点,带孩子出门旅行,插队,闯红灯,吵吵闹闹,不讲文明,没礼貌...旅行回家,花了很多钱,好像也看了风景,但没有学会做人,没有学会讲究社会公德,做文明的人,因此得不偿失,反而强化了孩子道德的滑坡。第二,出门旅行,尤其是观赏大自然风光,其实是培养孩子生态意识的好机会,可以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大自然,理解生命,感悟世界,学会倾听。在外面旅行观光,最美的往往是自然山水,而人文景观大部分是经过改造的房子和建筑,没有什么历史感,有的甚至就是造假。因此,在观赏大自然美景时,可以借此告诉孩子要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人类来自大自然,人与自然必须和谐共生。
不少家长,带孩子旅行,是上车睡觉,下车拍照,从来没有用心地欣赏过大自然的美景,也没有细心地观赏过人文景观,他们的心灵没有与外部世界接通,没有感受和感动,没有心灵的洗礼,因此,花了很多钱在外面游玩,也就是一路上吃吃喝喝,顺便购物而已,心灵没有得到陶冶,精神没有得到提升。
出门游玩、参观,是行为教育的好机会,也是社会教育、人格教育、生命教育的好时机。无论是带孩子出去旅行,还是开会,还是去博物馆、自然科学馆,或是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所,都要注意孩子的行为教育。我曾翻译过美国著名的图画书作家斯坦·博丹和简·博丹夫妇的自传《“贝贝熊之父”:博丹传记》(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8年版),这对夫妇与美国兰登书屋合作了半个世纪,创造了一个图画书的大品牌“Bears”(引进到中国译为“贝贝熊”系列),他们创作的就是幼儿行为教育绘本,非常畅销,这也证明美国家庭和学校对幼儿行为教育非常重视。我国的幼儿园和小学课程里缺乏对儿童的行为教育,不要等到幼儿园和小学开了课才引起重视,行为教育是品德教育、公德教育最基本的层面,家长万万不可小看。让出门游玩、旅行成为孩子了解社会、了解大自然的生动课堂,让行为教育为孩子的成长加油,变成人格的一次熏陶,这才是最有价值的。(谭旭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