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现在的学习条件多么优越,方法多么多样,听课显然是学生学的中心环节。因此,掌握有效的听课方法,提高听课效率,十分重要。
1.听课之前,准备先行
(1)做好知识上的准备课前预习。知识上的准备主要是新课涉及到的有关书籍。新知识的预习应抓住主要的难点,明确听课重点,这是一种重要准备。孔子曰:“温故而知新。”上课要接受新知识但也要温习旧知识。预习的过程,是一种旧知识的温习过程、准备过程,也是由旧知识向新知识过渡的过程,即温旧纳新的过程。学习某种新知识,要运用哪些旧知识,联系哪些旧知识,哪些要做到重点准备,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在听课中把新知识纳入旧知识体系之中,形成崭新的知识结构。
(2)做好身体上的准备。上课学习是一项艰苦的活动,它需要学生有充沛的精力和健康的体力。为了做好身体上的准备,要求学生必须做到两点:一是要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二是要注意饮食与营养卫生。
(3)良好的心理准备。这是一条多被学生忽视的十分重要的准备。实际上,学习过程是伴随着学生的动机、情感、兴趣、意志、毅力和个性等心理因素参与的活动过程,其参与度与学习效率成正比。学生上课的目的和情绪尤其重要,专家研究认为,学生只有在目的非常明确,心情非常愉快的情况下,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学习效果才能提高。
可能你在这方面也有体会,有时自己心情不好,上课效果就不理想。有时心情愉快,效果就特别好,听什么都舒服,一听就会。上课前做剧烈运动,比如跑步、吵架等都会对上课有影响。在这方面,老师也要特别注意,要积极引导、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状态,不要在上课前或上课中挫伤或压抑学生的积极心理因素的发挥。试想,在课前或课堂上,由于一个学生不守纪律,老师大加训斥,甚至辱骂、体罚,一人有过,全班“陪训”,这不仅使有过的学生听课的积极心理状态降到冰点,也使全班同学兴致大减,哪里还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可言?
2.听课要全神贯注
在课堂上应该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听课,不一心二用。许多学习优秀的学生在课堂上全神贯注地听课,不乱想,不乱动,不乱看,努力排除听课干扰,做到眼到、耳到、手到、心到,边看,边听,边想,边写,思维处于高度竞技状态之中。
当然一堂课几十分钟始终保持全神贯注是困难的。一个成功的学习者,既能随着教师讲授的节奏前进,也能在必要时,搞一点缓冲、舒展,自动调节,以作提神之用。学生可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师对自己在预习中发现的难点的讲授上,集中搞清教师的讲授思路;对于教师讲授中自己已懂的部分,可以将大脑放松一瞬,以求调节兴奋与抑制生理机制,以求注意力有新的集中。
3.积极认真地思考
学习离不开思考,听课是学生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也离不开思考。“思则明,不思则暗”,没有思考,理解新概念,掌握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便是一句空话,听课的实际意义也就不复存在。学与思是辩证统一的,相互转换的。学是接收、贮存信息,思是判断、处理信息,思维总得有思维着的东西,思维着的东西即是学得的知识,知识便是思维的“原料”。学是基础,思是发展,学的过程即思的过程,学必思,思在学中,善思才算善学。爱因斯坦讲:“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字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和思考就像前行巨轮上的风帆和船舵,缺一不可。在课堂学习中我们要发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精神,学思结合,相互促进,这样才能真正懂得如何学习,才能切实提高我们的学习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