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复习卷
1. B 2. A 3. A 4. D 5. D 6. C 7. D 8. A 9. B 10. C 11. B 12. A 13. C 14. C 15. C16. C 17. A 18. A 19. C 20. D 21. A 22. D 23. B
24.(1)图1:狩猎采集文明;向自然界索取食物。(1分)图2:原始农耕文明;自己制造食物。(1分)
(2)以木结构为主。(2分)河姆渡人生活的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1分)干栏式房屋既可防潮,又便于通风降温。(1分)半坡人居住地区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冬季寒冷;(1分)而半地穴式房屋具有冬暖夏凉的功能。(1分)
(3)采用疏导的办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2分)不折不挠的坚韧精神;创新精神;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奉献精神。(言之有理即可,2分)
25.(1)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2分)河姆渡人:长江流域;半坡人:黄河流域。(2分)
(2)观点: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两种不同风格的农耕文化。(2分)
论证:①河姆渡人生活在南方长江流域,湿润的气候适宜水稻生长。但这里地势低洼,潮湿闷热,为了通风防潮,于是建造干栏式房屋。②半坡人生活在北方黄河流域,干燥的气候适宜粟等旱地作物生长。这里气候寒冷,风沙大,于是建造半地穴式房屋,既能遮挡风雨又能防寒保暖。(4分)
结论:自然环境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农耕文化的差异也是人类顺应自然、因地制宜的产物。(2分)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复习卷
1. A 2. D 3. B 4. A 5. B 6. A 7. D 8. B 9. B 10. C 11. C 12. D 13. A 14. C 15. A16. C 17. B 18. D 19. A 20. C 21. A 22. C 23. C
24.(1)分封制。(1分)诸侯争霸。(1分)影响:消极——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积极——诸侯国数量减少,客观上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2分)
(2)新现象: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并得到进一步使用推广。(2分)阶级:地主和农民。(2分)
(3)关系:政治、经济的变革,促成了思想文化的繁荣。(2分)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2分)
25.(1)随着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1分)富国强兵;(1分)地主阶级。(1分)国家承认土地私有(或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1分)
(2)观点:改革(变法)是社会发展的动力。(2分)论证:①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为了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积极开赔变法以自强。魏文侯任用李悝为相,实行变法。李悝注重改革内政,选贤任能,鼓励农业生产,发展小农经济。魏国很快成为战国初期最强盛的国家。②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商鞅在政治、快对快先快对经济、军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举其他变法、改革的例子亦可,4分)
综上所述,符合历史潮流的改革会有力地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因此,我们应该坚持改革开放,增加国家实力,增加人民福祉。(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