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知识体系
地位 威望 1405-1433 非洲东海岸 红海 世界
航海史 亚非 友好 航海 日本 倭寇 戚继光 反侵略 民族英雄 葡萄牙 澳门
读图学史
1.1405 1433 七 红海 非洲 亚非 印度洋
2.戚继光 反侵略 民族英雄
跟踪训练
1.C 2.B 3.D 4.D 5.A 6.A 7.C 8.A 9.B 10.C 11.D 12.B 13.D
14.(1)答:图1张骞出使西域,为图2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2分)
(2)答:原因:唐朝政府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促成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空前繁繁;外国使节、留学生把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扩大了中华文化圈的影响。(每点1分,共2分)
事例:鉴真东渡、玄奘西行。日本遗唐使来华等。
(3)答:事件:郑和下西洋。(1分)
简介:1405-1433年,明成祖派遗郑和下西洋,以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同时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郑和下西洋从刘家港出发,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2分)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2分)
(4)答: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塑造中国外交独特风范,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新的重大贡献。(2分)
15.(1)答:明朝前期对外开放,派遣郑和下西洋,与亚非国家友好往来,开展贸易活动等。
(2)答:政权的安稳与否;西方殖民势力的渗入;外来侵略;财政紧缺等。
(3)答:观点:明朝对外政策的调整适应了不同时期国家的需要。(2分)
论证:明朝前期国力强盛,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地位和威望,明成祖派遣郑和出使西洋,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增进了明朝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明朝中后期,由于西方殖民势力渗人与倭寇的滋扰,明朝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旨在限民防外的政策;在平息倭患后,又对对外政策进行调整以补充财政。
结论:政策的调整需要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今天我们应立足国情,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国家不断发展。(2分)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知识体系
李时珍 药物学 宋应星 工艺 徐光启 农业 蒙古 紫禁 罗贯中 施耐庵 吴承恩 神话 汤显祖 礼教
读图学史
1.药物学 李时珍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宋应星
2.蒙古 鸭绿江
3.元大都 紫禁城
跟踪训练
1.D 2.B 3.A 4.C 5.D 6.D 7.B 8.A 9.C 10.B 11.D 12.C 13.B 14.C
15.(1)答:个人对医学的兴趣爱好浓烈;关爱百姓,发现与以往药书中存在错误,遂立志重修本草;深入百姓收集资料,虚心拜师;跟随父亲学习医术,广读医书(受到家庭医学氛围的熏陶)等。(任答两点即可,
(2)答:以更多篇幅描绘手工业;(1分)宋应星(1分)这本书内容非常丰富,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部门、加工部门,在具体介绍各种物品、生产工具及生产流程时,还绘有大量插图,画面直观生动;(1分)它对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3)答:以技术型、经济型、实用型为主,(2分)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1分)
16.(1)答: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交通发达;国家的统一;政局安稳,经济繁荣;科学家的探素精神等。(任答四点即可,4分)
(2)答:这一时期中国科技进人了总结阶段,主要呈现形式是著作,科技成就呈现出总结性、经验性、实用性,缺乏理论创新。
西方科技成就呈现出以实验为基础、注重实验、注重分析,科学性强,出现许多重大科学理论成果。(2分)
(3)答: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统治者不重视科技发明,民间不敢出版相关书籍,流传不广等。
(4)答: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国家府该鼓励人们大力创新,推动科技发展,以此促进国家的发展。政府要采取措施,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科技发明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等。(任答一点,言之有理即可,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