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中的激励手段
所谓激励,系指激发人的动机和内驱力,朝着期望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旨在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激励活动是以人的内在需要为基础。心理学家马斯洛(A.H Maslow)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而需要是分层次的,一个人只有当低层次的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后,高层次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才会产生;而真正具有高层次需要的人则是少数。可见,有针对不同人的具体需要去把握其行为动机,才能使之成为一种支配行为去寻求满足的力量,推动人去从事各种活动。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了解学生的活动动机,特别是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行为道德动机,把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以提高教育和教学的质量。根据教学教育中所出现的不同需要,将“激励活动”归纳为目标激励、信任激励、榜样激励、支持激励、关怀激励、情感激励、奖励激励、竞赛激励、惩罚激励和教师行为的激励等10种。(1-9种内容太多,本站省略。)
10、教师行为的激励
通过教师行为的示范作用,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为共同的组织目标努力学习,
最终实现学生行为和教师行为的一致性和谐和性。教师是影响学生最积极最深刻的因素,教师的一笑一颦、一举一动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一个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的教师,能够深刻鼓舞学生,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相反,一个教师如果言行不一,不注重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势必会失去在学生中的威信,削弱教师教育的作用。在学校常听学生议论,最喜欢上某老师的课,最怕上某老师的课,这不仅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其中也包括教师人格的力量。因此,教师平时应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搞好本职工作;同时重视学生方面反馈的信息,这对做好教育工作是大有裨益的。
总之,只要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把培养学生成才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并针对学生的需要和发展特点,深入调查研究,巧妙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