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识,即学问,就是所学、所掌握的系统知识和技能,其内涵和外延更为广泛。学识水平是教师已有知识及技能和再学习能力的总和,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其思想、理念的深度和技能水准。做学问是做教师的本分,也是教师在课堂上立足的基础。
教师学识魅力的修炼,有人归结为:学习必须成为需要,学习必须读书,学习必须思考,学习要以问题为本。
只有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学习,才能在原有学历基础上再提升,使自己具有一个活性的会学习的大脑,不断完善自己的学识,以自己广博的学识赢得学生的爱戴,得到同事的称赞和领导的好评。
名师的学识特征,体现在名师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宽厚的教育科学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相关科学知识和能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扎实的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包括哲学、语文、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音乐、美术和计算机等,名师对这些知识往往能准确掌握、深刻理解、牢固记忆、灵活运用。
宽厚的教育科学知识。名师对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有较深刻的领会,能深刻理解和熟练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根据教育规律和受教育者的身心特征进行教育、教改和教育实验。
精深的专业知识。名师对本专业知识了如指掌,并能熟练地运用本专业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名师还往往通晓本学科发展史,了解本学科发展现状,预测本学科发展趋势,在教学中渗透学科最新成果。
广博的相关科学知识。未来科技发展的特点是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其结果是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中间学科等大量涌现。名师深知,一个对新兴学科知识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的教师,是很难适应时代对教师的要求的。
能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如今,“一杯水、一桶水”已远远满足不了时代的要求,名师深知,我们需要的是滔滔不绝的“长流水”。为师唯有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识,才能培养出善于终身学习的新一代。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师个人修养及综合教育素质的外在表现,是教师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教师的人格魅力所产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有些方面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教师人格魅力的修炼,有人归结为:为人师表的道德魅力,举止优雅的品格魅力,追求完美的思想魅力;也有人归结为:教师的主动精神,教师的乐观心态,成为快乐的教师;还有人归结为:自我认识,自我调整,自我超越。
教师的人格魅力,具有先进性、示范性、奉献性、合作性,具有示范作用、激励作用和熏陶作用。名师的人格特征,体现在教师的为人师表、举止优雅、追求完美和律己宽人等方面。
为人师表。名师都能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平时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的人格力量对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起着有力的促进作用。
举止优雅。名师往往具有高雅、文明的言谈举止,注重修养,处处给学生作出表率。名师言教辅以身教,身教胜于言教,其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育作用。
追求完美。从某种意义上说,名师的成功之路是一条追求完美之路。名师常常在不断的自我认识、自我批评、自我校正、自我监督、自我修炼、自我突破中完善其人格形象和权威形象。
律己宽人。名师律己,在律己中走向完美;名师宽人,在宽人中达成信任。名师的宽人,像一缕阳光,让学生感到温暖;像一丝春雨,让学生感到滋润;像一粒爱的种子,在学生心中萌芽。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师魅力的核心,是教师对学生、事业、自我的态度在其言行中的反映。人格魅力并不是一项单纯性格或特质,而是多方面的综合素养的呈现,它是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而形成和发展的独特的感染力、影响力与号召力的总和。
师者修炼人格魅力,一要加强自身修养,二要丰富文化底蕴,三要诚信待人处事,四要体验教育幸福。
在一次论坛上,朱小蔓教授直言将来会有不少教师“下岗”,这其实是给教师群体的一个善意忠告。当下不少中小学教师,在解题术上、应试上、抓分上,用心过多,这有可以理解的一面,但也有短视的一面。如果教师不再持续修炼自己新的学识魅力,不再提升自己新的人格魅力,朱教授的话就很有可能应验。
有魅力的教师永远不会“下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