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人发帖说,小时候吃饭,听到大人说得最多的是“慢慢吃”;出去玩的时候,听到大人说得最多的是“慢点走,别跑”。但是稍大一些的时候,听到最多的是“快点吃,快点走,快点做作业”等等。
同一个人,小的时候父母要他慢,大一些了又要他快,他就会困惑到底是要快还是要慢?
我们太过注意孩子的问题行为,觉得有问题就需要修正,但问题行为的背后,往往是亲子关系出了问题。大人们总是希望孩子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做事。孩子吃饭吃得慢的时候,有些家长忍受不了,于是拿起勺子给孩子喂饭。和孩子一起逛动物园,孩子还在看着这个动物,家长就催促说看了很久了,该往下一个景点走了。
为什么孩子会越被催就越慢呢?
如果从父母的角度看,孩子的慢不仅打乱了父母的节奏,而且把父母心中对孩子理想状态的想象打破了,这会给身为父母的成年人带来一种失控感。因为我们都不想让事情处于失控状态,更不想孩子变成我们不喜欢的样子。
有一个有趣的话题:为什么有的数学老师的孩子反而数学成绩差?因为有部分数学老师认为:我的数学那么好,我教的学生那么好,不可能教不好我自己的孩子。他们往往会特别在意自己孩子的数学成绩,万一孩子的数学成绩不是自己理想中的样子,他的自恋就会受挫。他会想着通过要求孩子、控制孩子达到自己理想的状态,以期达到逃避无能感的目的。
如果“快”是你的,那“慢”就是我的。磨蹭的孩子通过时间上的延长来拓展和确认自我范围,于是,孩子就变得越来越慢,因为他会觉得,“慢”才是他自己的,“快”都是父母的。
孩子磨蹭时,父母应该怎么办?
第一,尊重孩子的磨蹭。
适当催促可以帮助孩子适应外部世界。如果有过多的催促表现在我们与孩子的关系上,通常是因为我们自身的焦虑。
如果父母不能意识到自己的焦虑,就容易把焦虑投射给孩子。经常被父母催促的孩子,会质疑自己的生活节奏,甚至认为是自己的问题,找不到自我的存在感,以致为了找到自我,故意要和父母反着来。这是孩子越被催就越慢的真实原因。
第二,明确父母和孩子的界限。
正确面对孩子的磨蹭,需要分清磨蹭是谁的事,结果由谁来承担。比如,孩子迟到了,那么迟到的责任由他自己承担。孩子只有在体验到磨蹭给他自己带来的麻烦和损失之后,才有动力让自己快起来,因为这是他自己的事情了。当孩子发现,自己要去承担这些的时候,他的自我功能也就回到了自己的身上。
第三,用自身言行引导孩子的言行,而不是批评与责备。
当孩子磨蹭时,家长会非常焦急,表面看来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吼孩子,甚至是打骂。但这带来的效果往往只是孩子被吓住了,这时候的快是因为害怕,并不是发自内心的动力。
我们可以用有效的方式来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比如,借助闹铃提醒孩子事情大概所需要的时间;共同完成一些事情,让孩子感受成年人的时间观念和行为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