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闺女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我就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参与她成长的每一过程,分享她的快乐,分担她的苦恼。她不一定要是最优秀的,但一定要成为一个幸福快乐、阳光自信、善良有爱心的女孩。
都说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聪慧,读书使人高尚,读书使人文明,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人善辩。我还听说爱阅读的孩子不会变坏,所以我的陪伴就从阅读开始。学龄前每个晚上,我们母女俩在一起享受着美妙的亲子共读时间。每个周日,如果没有特殊情况,肯定是在图书馆里度过。要问这么多年的陪伴阅读带来什么好处,就是孩子疯狂地迷恋上阅读,从中获取莫大的快乐;开阔了视野(一年级的时候在公园里和一位老爷爷聊起德国,从人文到饮食头头是道,老爷爷问她是不是在德国生活过,孩子自豪地说我都是从书上学到的);在书中学会了明辨是非,知道怎么保护自己(我偶尔问她遇到紧急情况该怎么处理,她的回答总能出人意料);学会了勤劳、敬老(偶尔去爷爷奶奶家小住,总是抢着洗碗拖地,一直是爷爷奶奶口中的好孙女)。
从小孩子性格比较内向,不善言辞,更害怕与陌生人交流。为了让她能更多地接触陌生人,每周末去图书馆我们都选择坐公共汽车,在车上我会鼓励她跟旁边座位的人小声交谈。她也有不敢开口的时候,可是只要孩子先开口,每一位大人都会特别友善地对待孩子,半个小时的车程中总能收获欢声笑语、收获自信。公交车站到图书馆有五分钟的路程,每一次我都会跟在孩子后面,让她问路。因为喜欢阅读,恨不得早一分钟到达图书馆,她不得不壮起胆子向陌生人问路,孩子的方向感差,往往每次要问两三个路人才能到达目的地。一开始每周如此,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孩子面对陌生人的时候已经变得落落大方了。不过我在孩子心目中落下了路痴的形象,到现在为止只要我出门她都会叮嘱我不要迷路。
女儿现在不管是上台表演或者比赛都丝毫不紧张,不怯场,这还要归功于小时候的一次经历。记得是一场晚宴,主持人为了调节现场气氛,用玩具吸引台下的孩子们上台。哪怕就在台上待一会儿什么都不做就能得到一个玩具,闺女盯着台上的玩具两眼直冒光,起身、坐下如此反复几次后开口向我求助,我微笑着摇摇头。眼看者台上的玩具只剩最后一个了,她战胜恐惧冲到台上,可惜被另外一个孩子抢先一步拿走了。孩子委屈地回到座位上,我把她拥入怀中告诉她:“你今天特别勇敢,是不是觉得上台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不过下次还要记得把握最佳时机哦,错过了就没有了。”从那以后只要有上台的机会,她就第一个冲上台去,从一开始的紧张羞涩,到最后完全淡定而且享受其中。
十几年来,不管工作有多忙,我都坚持自己为她做早餐,陪她一起运动,陪她一起参加活动,陪她一起阅读。不知有多少次孩子动情地跟我说:“妈妈,虽然我们家没有大富大贵,可是我真的觉得自己很幸福,有这么爱我的爸爸妈妈,有不管多忙都陪伴我的爸爸妈妈。”
我的孩子不是特别优秀,就是众多平凡孩子中的一员。但我确信她现在很幸福、很知足、很阳光、很快乐、很有爱心。她爱我们的国家,她总是说长大了一定要为习大大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做出自己的贡献;上外教课时外籍老师问她以后会不会选择去美国生活,她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有机会我一定会去美国学习,但学成后也一定会回国为国家效劳。她爱家人,说工作后要买一座大房子,让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爸爸妈妈所有的家人住在一起方便自己照顾。
养育孩子这么多年,也看过很多有关教育的书籍,大道理也懂了不少,不过能用上的不多,毕竟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不同的天赋。但是我觉得父母的用心陪伴是每个孩子的成长道路上不可缺少的。(北京西城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一位家长育儿感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