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我问了学生几个问题:手机究竟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离开手机到底行不行?学生在讨论中逐渐明晰了手机带给他们的更多的是短暂的精神愉悦,之后反而会衍生出很多麻烦和空虚感。但依然有学生强调使用手机可以查资料、听新闻,是有益于学习的。
然后我们进入最后一个话题:我们可以用什么来取代手机的作用?这时班里经常考第一名的学生站起来说:“我从来不依赖手机,但这并不影响我及时充分地获知时政新闻,也不影响我查阅资料。晚饭时的时政新闻,桌头的各类词典要比手机靠谱得多,还能避免自己不自觉地滑向其他新闻或者顺便开启跟同学的闲聊。”他的言论掷地有声,很有说服力,顿时有几个学生纷纷建议用其他设备代替手机。班会开到这里,学生们都懂了老师的意思——哦,原来老师是不太想让我们使用手机的。我又在幻灯片上展示了日常抓拍的一些图片:A同学不止一次在早读或上课的时候,趴在桌子上睡着了;B同学试卷上的主观题答案与参考答案一字不差;C同学作业的字体和之前相比潦草了许多。当问及原因时,三个学生倒也很坦诚。A同学说因迷恋游戏,晚上睡得晚,白天实在没精神;B同学说他利用了手机扫一扫功能,答案是抄袭来的;C同学说他最近因沉迷网络聊天,状态不好,心思不在学习上,所以做作业总是敷衍了事。之后,我便看到很多学生低下了头,我想他们大概从这几个学生身上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于是,我动情地说道:“同学们,我们每个人的梦想都很美好,但它不应该仅被贴在墙上,更应该被存于心间,落实于行动。追梦的路上有诱惑、有坎坷,半途而废的背后有千种借口,而成功的背后却只有一种理由,那就是坚持!”
然后转换幻灯片内容,一行大字——“挑战你的意志力,别让手机‘偷’走你的梦”跃出。我给学生分别发放了拒绝手机我能行的家长告知书和学生承诺书,期待学生能自愿参与挑战。当然,对于其中几个问题较严重但又不太情愿参与的学生,我还特别写了一封短信加以引导和鼓励。
告知书
亲爱的爸爸妈妈:
自今日起我将自愿加入“拒绝手机我能行”行动小组,选择时长为(10天、20天、30天)。在此期间,请您尽量不在家中放置手机,在我有申请使用手机的想法时可以给予我提醒,在我烦躁时包容我的小心情。
同时,也期待您能在我的每日记录表上及时如实填写,以便我参与班级的展览。
另外,如果我成功了,我期待获得奖励。
谢谢你们的爱和帮助,相信我会迅速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成为你们和老师的骄傲!
承诺书
我自愿加入“拒绝手机我能行”行动小组,选择时长为(10天、20天、30天)。在此期间,我将控制自己不再要求使用手机,不再因为手机乱发脾气,不再因为手机影响正常学习。
承诺人:
日期:
同时,因为学生的沉迷程度不同,所以设置了三种不同的挑战时长,分别为10天、20天、30天。挑战达成之后,我会根据挑战时长给予他们不同等级的奖励。
活动开始后,我陆续收到了学生的反馈表,大部分学生都坚持了20天。也收到了一些家长的反馈:该活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可以放下手机了;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发现离开了手机生活也能正常进行,学习上更用心了等等。同伴的带动让班里依赖手机的学生也心生惭愧。同学们对学习的热情一度高涨,班级也借机成立了“师徒组合”和“胖胖锻炼组”等学习与活动小组。相信在充实而多彩的课余生活中,学生都能找到一个健康的心灵栖息地。
青春的每一个梦想都值得被细心呵护。当然,作为班主任,与电子产品的斗争之路依然漫长,但怕什么道路漫长呢?走一步有一步的风景,进一步有一步的收获,星空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
(本文作者:张碧博老师·郑州外国语中学·《班主任工作智慧与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