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安徽风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到1983年,全国农村基本上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意义:激发了农民劳动热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有很大提高: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城市的改革(国有企业改革)
(1)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1984年全面展开。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第9课 对外开放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1、开始:1980年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试办经济特区。1988年,海南建省,成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深圳发展最典型,被称为“一夜城”,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发的“窗口”。既是现代主动开放的城市,又是近代被迫开放的城市是厦门。
2、作用:经济特区的设立有利于加强对外贸易,利用外国资金和先进技术,推进经济改革,是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场。
3、格局:1984年,开放了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开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区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海南经济特区建立。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起来。1992年,对外开放重庆、武汉沿江开放城市。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沿江、沿边以及省会城市)”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