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背景:帝国主义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搜刮,以及多年战争的破坏,国统区经济濒于崩溃。
(2)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3)实施时间:1953年-1957年底我国实施了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五计划”。
(4)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5)成就:
①重工业:A.辽宁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建成投产;B.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C.吉林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国产汽车。
②交通运输业:A.桥梁: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毛主席);B.公路:川藏公路、青藏公路和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连通拉萨,结束了西藏没有公路的历史。C.铁路:宝成铁路
(6)影响: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二、人民代表大会:
(1)、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应人民利益的宪法。
简称:1954年《宪法》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5课 三大改造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社
(1)背景:我国农业分散经营,农业科技水平低,农产品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要求。
(2)方式:农业、手工业采用合作化(集体化)的方式改造;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二、公私合营:
资本主义工商业采用“和平赎买、公私合营”的方式改造。
性质: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就是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意义: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过渡,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建立,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