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小儿垂钓》中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小儿面对路人询问,只是招招手却不敢作声,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波从空气传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不变
B.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液体中传播
C.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2、某同学先后对同一鼓面轻敲和重击各一次,两次发出声音的
A.音调不同 B.频率不同 C.响度不同 D.音色不同
3、小明在拉小提琴前,常常旋动琴弦轴调节琴弦的松紧,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
4、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雨天打雷时,我们总是先听到雷声,后看见闪电
B.电视机上的“音量”按钮是用来调节音调高低的
C.敲门时,门的响声是由门的振动产生的
D.燃放鞭炮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
5、(双选)下列各种声现象中,分析正确的是
A.弹吉他时,调节琴弦的松紧,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B.在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时,用到了理想实验法
C.在教室里没有产生回声,所以教室里我们听不到回声
D.正常情况下,人耳听声的范围为20~2000 Hz
6、关于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们听到声音时,发声的物体一定还在振动
B.次声波的响度太小,所以我们听不到
C.“声如洪钟”说明声音的响度大
D.“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7、发声的喇叭能使烛焰晃动,说明:①声音具有能量。②声音能传播信息。③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其中正确的说法
A.①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
8、一位司机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驾车朝西山方向匀速直线行驶,在距西山山脚 360m处鸣了一声笛,汽车继续向前行驶40 m时,司机刚好听到鸣笛的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则汽车的速度为
A.17.9 m/s B.18.9 m/s C.20.0 m/s D.21.9 m/s
9、教师使用“扩音器”讲课,是为了增大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传播速度
10、图略,将塑料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
面上,另一端伸出桌边,拨动刻度尺使其振动,听刻度尺发出的声音。
(1)本实验中探究的声音是________(填字母)
A.刻度尺伸出桌面部分振动发出的
B.刻度尺拍打桌面发出的
实验时,应该用手_______ (紧靠/远离)桌边压住刻度尺。
(2)实验时若改变刻度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刻度尺,则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与________ 的关系。
(3)实验时若保持刻度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不变,用大小_______ 的力拨动刻度尺,则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 与________的关系。
(4)小明换用钢尺做此实验,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与塑料尺相同,拨动尺子的力也保持相同,则听到声音的主要差异是________ (响度/音调音色)不同。
参考答案1-5 B,C,B,C,AB 6-9 C,B,C,A
10、(1)A 紧靠 (2)音调 频率 (3)不同 响度 振幅 (4)音色
潜龙家教谭老师做题并录入,由于时间所限错误在所难免,敬请各位指正,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