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1月上旬,突破国民党军第二道封锁线后,中央红军在湖南郴州汝城县沙洲村进行了长征半个月来首次休整。红军纪律严明,战士们在沙洲村睡在屋檐下、空地里,不仅没有动村民的东西,还帮助村民打扫卫生、挑水等。
沙洲村民徐解秀心疼这些战士,于是拉了三位女红军住到自己家里。腾出自家那张宽1.2米的木床,垫上稻草,床边架上一条搭脚的长板凳,徐解秀带着1岁的儿子加上女红军们,就这样挤到了一张床上。看到简陋的床铺上仅有一件蓑衣和一条烂棉絮,女红军便拿出她们唯一的一条行军被,和徐解秀母子一起横盖着。
临走时,怕徐解秀母子寒冬难熬,三位女红军执意把被子留给她,但徐解秀坚决不同意。这时,一位女红军索性找来剪刀,把被子剪成两半,留下半条给徐解秀,还留下两句话:“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打敌人是为了老百姓能过上好生活,等革命胜利了,我们还会回来看您的,送您一床新被子。”抱着半条被子,徐解秀含着泪,送了女红军一程又一程。
“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徐解秀深情地说道。徐解秀一直对三位女红军念念不忘,她时常拿上小板凳,坐在村口的滁水河畔守望红军归来,一等就是几十年,一直没等回三位女红军。1984年11月7日,《经济日报》记者罗开富重走长征路时经过沙洲村,在村口遇到了年过八旬的徐解秀老人。她把这个故事告诉了记者罗开富,请他帮忙寻找那三位女红军。
之后记者写了一篇《当年赠被情谊深 如今亲人在何方》的文章,刊登在《经济日报》上。
看到报道后,走过长征路的邓颖超等在全国发起寻找三位女红军的活动,可惜一直没有找到她们的下落。于是联合15位老红军,委托那位记者于1991年春节前给徐解秀家人送去一条被子。
不幸的是,老人在被子送到前…… 这条被子,现珍藏在沙洲村“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里。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半条被子”的故事。1996年,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学生签名的一条被子送到了徐解秀家人手中。
2020年9月16日下午,来湖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首站来到了沙洲村,参观了“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还到徐解秀的孙子朱小红家看望慰问。“过去红军给了我们半条被子,现在党给我们带来了幸福日子。”朱小红讲起自家的幸福生活,朴实的话语道出了真诚的心声。
如今,故事发生地沙洲村已成为沙洲红色旅游景区,村里有“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徐解秀旧居、红色文化纪念馆、纪念广场、红军井、望军桥、“半条被子”故事雕塑等红色景点,每年吸引数万游客前来参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