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的教育实践,我认为,教师的基本功至少应该包括:阅读、写作、言说、思考、板书和观察。
阅读。包括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这是教师的第一基本功。人们常常爱说“教师专业成长”,说到底,阅读是教师专业成长最主要也最重要的途径。《中国诗词大会》的擂主、著名语文教师夏昆曾说:“读书,是教师课堂上征服学生的第一绝招。”他这里说的“读书”指的是博览群书,这也不只是指语文老师,阅读应该是所有学科老师应养成的习惯一对的,我说的是“习惯”,就是情不自禁地手不释卷,一天不读书心里就发慌。教育最可怕的就是,教人读书的人自己却不读书。相信你一定能够成为一个“悦”读者。
写作。指的是基于每一天的教育实践而写教育日记、教育案例、教育随笔等。这同样不只是语文老师才应该具备的能力,而应该是所有教师的职业素养之一。写作不仅仅是写作,它是反思、总结、提炼、升华自己实践的有效方式。也就是说,写的过程其实同时就是“思”的过程。它能促进实践,因为只有做得精彩才能写得精彩,而精彩地写又能促进更精彩地做。不少老师经验丰富,却很难脱颖而出,就是因为他不爱写作。所以,
写作,是普通老师走向名师时需要打通的“最后一公里”
言说。我这里特指教师的口头表达能力。无论教什么学科,教师都应该有一副好口才。我认为,教师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有三个层次。最基本的要求是表达清楚,也就是说逻辑严密,思路明晰,讲解清楚,学生听得懂。再提升一个层次,就是深人浅出,形象生动,让学生听起来很轻松。最高的层次是有感染力,或诙谐幽默,或慷慨激昂,或娓娓道来,或令人开怀,或催人泪下,哪怕是看似枯燥乏昧的理科知识,教师也能讲得充满感情.....总之,语言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心,让他们迷上你的课。
思考。这不但是教师的特质,更是知识分子乃至作为一个人区别于动物的特征。但是,对教师而言,思考能力与思考习惯显得更为重要,因为我们担负着育人的使命。如何让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具有良好的思维和创新的思想,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木人是否具有思考力。当然,我这里所说的教师的“思考”,不是空洞的胡思乱想,而是紧扣每一天的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的实践所进行的推敲、审视、反思、批判.....也包括跟踪教育理论动态、关注窗外风云变幻,以一颗敏锐的心关注教育和社会。
板书。这是传统教育的教师技能。当今信息时代,很多人忽略这一传统基本功,我觉得有强调的必要。现在有各种音频、视频,还有精美得令人眼花缭乱的PPT,板书似乎过时了。再加上现在能写一手好字的年轻人
越来越少,所以即使为了“藏拙”也尽量少板书,而多展示PPT。的确,如果板书仪仅是为了将知识重点展示出来,那 PPT确实便捷多了。但板书的意义还在于,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馈而随时书写相关知识和思路,这对
学生是一种尊重。同时,课亮整洁的板书,无疑会提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观察。是容易被忽视的教师基本功。教师应该有“察言观色”的能力,能够通过学生细微的表情或动作,洞悉其内心。正如赞可夫所说:“对于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来说,学生的欢乐、兴奋、惊奇、疑惑、恐惧、受窘和其他内心活动的最细微的表现,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一个教师如果对这些表现熟视无睹,他就很难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应该拥有良好的心理学修养,善于走进学生的心灵,敏锐地感受学生的心理变化,与
他们心心相印,息息相通。唯有如此,才谈得上有效的教育与引导。
关于教师的基本功,显然还不止上述几点,我只是根据自己几十年从事教育的感受,给你谈了我体会最深的几点。人们常说:“打铁先要本身硬。”这句话通常是从道德层面来理解的,其实,在专业层面也应该如此。我们希望通过教育,让学生成为勤阅读、善写作、有口才、爱思考、写好字、会观察的人,那么我们在这些方面做得如何?(来源:《李镇西答新教师101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