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变教养观念
家长过度保护孩子其实是教养观念出现了偏差,结果事与愿违。有些家长总是怕这怕那,唯恐孩子出事。怕孩子伤了肌肤,不许孩子用刀、剪、锤子;怕孩子摔伤,不让孩子攀登,甚至爬上椅子都不让;怕孩子被骨头卡住,不许孩子自己吃带骨头的食物,总是剔干净后再喂给孩子;怕孩子被车辆撞着,就不准孩子单独上街.....
某小学一年级调查,父母不准孩子出门的占71.5%,反对孩子游泳的占69%。前怕狼,后怕虎,把孩子的一切都隔离起来,把孩子禁锢在“保护圈”内,使之成为性格孤僻、不能独立生活的可怜虫。
有专家指出:孩子缺乏自信,源于家长的过分保护和盲目扼杀。
有些家长,尤其是祖辈,对孩子的一切事情大包大揽,像老母鸡护小鸡似的整日将孩子庇护在自己的羽翼下,舍不得叫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孩子的“无能”,是家长经常剥夺孩子体验机会的结果。怕孩子被人欺负、吃亏,便禁止孩子出门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耍,把他们的活动范围局限于自己的视线之中。家长不信任孩子能够独立完成某些事情,因此孩子根本没有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和困难的机会,也不相信自己能独立解决问题。
过分的保护导致孩子不自信、优柔寡断、社交困难,不能养成独立生活能力,甚至缺少道德情感和责任心,严重干扰了孩子身心的正常发展。
不少家长怕孩子生病,热不减衣,饱不减食,风霜雨雪不出门;外出时,不必要地为孩子添衣加帽,尤其是对婴幼儿,一定要三包四裹,唯恐其受凉。这都不利于孩子发展对自然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也是导致热从内生而引发上呼吸道感染的原因。
过度的爱会害了孩子。日本的一位心理学家发现,小孩患病或出现异常,有70%~80%都是因为双亲养育子女的方法有问题。可见,过度保护犹如给孩子戴上镣铐,使他们成为浓荫下的小草,经不住风雨。
因此,家长必须改变教养态度和方式,把成长中必经的磨炼和挫折还给孩子,让孩子远离过度保护,健康地成长。
二、做个“懒家长”
现在的家长真是太“勤快”了,不管孩子能做的还是不能做的事情都全权包办,如孩子不会系鞋带就不买系鞋带的鞋子;孩子吃的鸡蛋都是煮熟剥好的,以至于有的孩子认为鸡蛋天生就是那个样子的,孩子吃饭只要张嘴,穿衣只要伸手。时间一长,孩子变懒了,不仅身体懒得动,手也懒得动,连“脑子”也懒得动了,严重影响了孩子社会化水平的发展。因此,家长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懒”一点儿,凡事多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学习,让孩子在“做”中积累,在“做”中提高生存能力,这才是对孩子最切实的爱。
三、变担心为放心
家长因爱子心切,故而过度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过度夸大孩子做一些事情的危险性,喜欢自顾自地描述孩子“会遇到”的种种危险,似乎唯恐孩子不得“恐惧症”。结果就是,孩子成为心理不健康的儿童,家长自己也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健康问题。
家长要把自己从“担心”中解放出来,学会相信孩子,相信孩子的潜力,并给予孩子挖掘自身潜力、释放潜力的机会。凡是孩子所处年龄段应该会做的事,家长都要让他自己做。不会做不要紧,可以教;做不好不要紧,可以再来。没信心,就鼓励;做对了、做得好,就表扬。只有这样,孩子才会羽翼渐丰,健康成长。相反,如果家长因“担心”而不放手,那么,家长将永远生活在“担心”中,而家长担心的事情往往也会变成现实,因为孩子经过你全方位得“保护”之后确实没有能力自行解决你所担心的问题。
借用一首歌的歌词送给各位家长,“有一种爱叫作放手”,家长只有学会放手,指引孩子前行,而非抱着孩子走路,才是真正地爱孩子。(高效养育——幼儿篇 江苏无锡特级教师团队编写 潜龙家教倾情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