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父母自己勤俭节约,对孩子却大手大脚
爸爸妈妈们都认为要把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奉献给自己的孩子,再苦不能苦孩子,可恰怡相反,人的大脑不是这样处理信息的,当大脑习惯有求必应时,也就是你给予孩子所有的不期而遇的满足的时候,当你稍有懈怠,大脑就会产生强烈的、爆发式的、不满意的情绪来。
所以我们说不期而遇地满足孩子一切需求,会让孩子产生习得性无助,父母应该怎样去改变呢?爱孩子不是给他最贵的,而是给他适合的。从小就要教会孩子懂得感恩和回报,明白节俭的道理,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二、语言不文明,未能以礼待人,孩子效仿
有个小朋友,上幼儿园大班,课间跟伙伴们在游乐场玩,动不动就……,原来是其爸跟熟人聊天常挂嘴边的口头禅,须不知却被孩子搬来自用;相反另一个孩子。他平时非常有礼貌,是因为他的爸爸妈妈有一个礼貌的习惯,就是每次走到小区门口的时候,当后面有行人,他的爸爸妈妈都会侧着身说“您先请”,时间一长,这孩子就习得了这个有礼貌的习惯,每隔一段时间他都要到小区站在那里开门,开一个多小时,别人进来之后孩子就说“您先请”,乐此不疲。所以父母的言行对孩子行为的塑造起着非常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抱着孩子玩手机
父母最不好的习惯就是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把孩子抱在怀里,却不停的在那刷屏玩手机。更有甚者,有的爸爸妈妈带着宝宝玩手机,这样是非常不好的。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是电子产品的公民呢?那就是在很小的时候你就给他建立了玩手机快乐的模式,容易让孩子产生错误的认知,且长期看屏幕对孩子的发育不良。3岁以前的孩子是不会眨眼睛的。如果我们长期让孩子看荧光屏,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刺激都会伤害到孩子,也容易造成孩子颈椎等骨骼发育问题。
我们怎么改变呢?爸爸妈妈们孩子玩手机时,一定要适合孩子的发展阶段,内容健康,并且要严格规定时间,最好用亲子游戏来代替孩子玩手机。
四、父母拿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来比较
“你看看人家某某怎么怎么的,你再看看你。”当孩子考试考了100分,回家高兴地给你报喜的时候,你第一句话就说你们班考100分的都有多少个呢?这样首先会让孩子自己出现心理落差,他认为自己不是爸爸妈妈喜欢的孩子,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过分的苛刻,就容易让孩子受外界的影响,让孩子从小失去信心,产生自卑的心理。我们不要用别人孩子标准去衡量自己孩子,让孩子顺其自然去发展。
同样的发育水平和不相同的发育水平,最后的成长发展结果都是一样的。教育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慢的艺术。
五、过于溺爱孩子,包办一切,使孩子缺乏动手能力
父母给孩子包办一切,心疼孩子,其实给孩子造成了心理伤害,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利。心理学证明:越艰苦的环境基因发展的越好。科学家们曾经观察的一个长嘴鸟,这个长嘴鸟分别有生活在温暖的地区和寒冷的地区,他们的基因是一样的,可是生长在寒冷地区的鸟,因为食物少,当食物掉在石缝里的时候,它们就用嘴去捉。时间长了以后,这类鸟的嘴就长出一个钩来。而生活在温暖地区的鸟儿们,它们的嘴始终是直的,因为他们不缺少食物。这就是孩子成长是需要体验的,没有体验的成长对孩子来说不能形成神经条件反射。网络上流传着一句话,您剪断了我的翅膀,怎么还让我去飞翔?
所以过度养育孩子的害处,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动手的机会,让他没有学习的机会,得不到锻炼,孩子就很难学会照顾自己的技能,同时出现依赖思想,变成一个小懒虫,将来很难适应社会的集体生活。
六、当着孩子的面宣泄各种不满的情绪
这样会造成孩子用不恰当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父母在生活当中学会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不满的情绪,就是对孩子情商的培养和示范,父母用不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坏情绪,你就让孩子慢慢学会了挑别人的毛病,而不能审视自身的错误,学会错误的处理事情的方式。
七、哄骗孩子,说谎
生活当中,父母不经意地是否做过这样的事情。前不久我在高铁上看见一个小孩儿趴在座位上爬过来,爬过去的。他妈妈心烦呢,妈妈说:“来我们到站了”,孩子立马从座位上下来奔向妈妈,而妈妈却无动于衷。妈妈说,“等一会儿才到站呢”。到了下一站,孩子问妈妈:“妈妈,到站了吗?”妈妈回答:“你乖乖地坐着,别动,一会就到了。”于是孩子回到座位上去,等了一会儿又到站了,妈妈还没有让她下车,孩子又开始在座位上爬来爬去,最后到站了,妈妈喊她,她也不理。
在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无数次这样的不经意的举动,实际上让孩子失去了对父母的信任,你老是不经意的给他说一些不能兑现的话,到时候孩子的大脑就产生了“妈妈瞎说的,不是这样的想法。”还有父母当着孩子的面撒谎,这样对孩子造成了危害是什么呢?孩子会觉得说谎不是错,他也很可能学着说谎,同时他也可能对大人的做法感到奇怪和不解,而产生认知的偏差,爸爸妈妈应该怎么改变呢?珍惜孩子对你的信任,不要敷衍孩子,承诺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无论孩子在或者不在场,都争取做一个有诚信的人。
八、当众批评孩子
这样就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觉得自己卑微,也影响亲子间的感情,也不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本来还觉得自己错了,因为你当众批评了他,孩子认为错误不重要,爸爸妈妈太可恨了。他以后背着你,还会强化这样的行为,用反复强化这样的行为,从心理上对你产生报复。
首先在孩子犯错时,要及时指出,令其停止,但态度一定要温和,告诉他错在哪里,你的目的是让孩子改正,而不是打击他。(张爱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