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小学低、中、高年级孩子的不同特征,学习自觉性的培养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培养周期。
第一周期:小学低年级孩子自觉性的植入
对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关键在于“陪伴”。家长可以适当地陪伴孩子做作业。此时的陪伴,既要“细”,又要“粗”。
从内容上说,“细”的陪伴要关注坐姿、握笔和读书的姿势、朗读发音、书写规范等;“粗”的陪伴则要注意,绝不能代替孩子做作业,孩子不会做的可以陪着他查字典,或提示思考方向、思维方式,不要一问就给答案。答案来得太容易,孩子既记不住,又失去了求得答案的动力,久之就会产生依赖性。
从时间上说,孩子初入学时需要家长“细”的陪伴。此时,他们对学习一无所知,不知所措,容易失去学习兴趣。此时也是学习习惯开始养成的最重要的阶段,家长要抓住时机,手把手教,心细嘴勤,多观察孩子的学习方式,多指导正确的学习方法。细致陪伴一两个学期后,家长的陪伴就可以逐渐由“细”变“粗”。做作业时,不再盯着孩子读书写字,而是坐在一旁安静阅读,与孩子保持两米以上距离。这么做,一方面给孩子营造了一个安静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也为孩子树立了静心学习的榜样。
第二周期:小学中年级孩子自觉性的训练
到了小学中年级,关键在于“放手”。孩子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和能力,家长就该看准时机,当放则放。此时的放手,也应讲究方法,循序渐进。
心理暗示,激发自觉内驱力。亲子谈心是孩子十分渴望与喜欢的,家长可借助谈心告诉孩子:你长大了,可以拥有更多的自主权,爸爸妈妈相信你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激发孩子潜在的自觉内驱力。
逐步放手,绝不放任。从家长天天督促到孩子自我督促需要一个过程,可能需要一至两个学期。这期间孩子的学习状态会有起伏、反弹,甚至成绩下降。这就需要家长以智慧及耐心,察言观行来判断孩子的学习状态,定期抽查作业来检查学习效果,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引导改正。慢慢地,将检查督促间隔周期拉长。切勿急于放手,撒手不管。
第三周期:小学高年级孩子自觉性的养成
此阶段的关键在于“激发”。万事开头难,孩子接受了前两个周期的自觉性培养,此时抵制外部干扰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在坚持性方面也有了发展,能通过自我反思和监督独立做好一些不太困难的事情,家长也会觉得轻松许多。这个阶段,家长更需要一颗慧心,巧妙地运用孩子的内驱力,发挥其学习的自觉性。
激发行动力一学会计划。指导孩子自己定计划,可先从短期计划开始,由一天到一周,再过渡到长期计划,由一个月到一学期。同时引导孩子定期自查自省,改进完善。无数事例证明:做事有计划的人,行动力更强,行动效果更佳。
激发内驱力一一适当肯定。适当的肯定能给孩子自觉的动力。对待孩子,明智的父母不轻易许诺,不空洞夸奖。在孩子完成某一件值得肯定的事情时,恰如其分地表达肯定与赞扬。在他们遇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表现出一种坦然、轻松、振奋的情绪。多进行纵向比较,在分析进步的同时,细心耐心地帮助孩子找出问题的关键,引导他们明白如何面对挫折。切勿进行横向比较,把孩子的不足与别人的长处比,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动摇其自觉性。(来源:《高效养育》江苏无锡特级教师团队编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