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主张家庭教育“指点”孩子的学习,突出这个“点”字,是因为要提醒家长,不能用大量的知识信息一层一层把孩子包裹起来,让孩子几乎不能动弹,不能思考。
1.防止信息过量
一次我在动物园观赏一只东北虎,其虽为笼中兽却依然威风凛凛,浑身的皮毛色彩花纹,无一不透出森林之王让人叹服的壮美和威慑山林的力量。我实不忍离去,坐在不远的靠椅上,久久注视着它,想象着它在大森
林里百兽震恐的虎威。
这时一个母亲大声念着关于“东北虎”的介绍,属什么科、产于何地、特点是什么。她拉过儿子(大约小学二三年级学生)说:“你记一下,这也是知识。”儿子一脸不情愿,勉强望着牌子。我“三句话难离本行”,对这位母亲说:“我看你很重视教育。”她笑了一笑说:“知识是积累起来的,学一点就多一点。”我委婉地建议:“他不高兴看说明,你就让他先看老虎,这只老虎太漂亮了,其实不看介绍说明也没关系,以后他查阅有关东北虎的资料,不也好吗?”这位家长很感激,但仍然流露出对儿子“不肯随时积累知识”的不满。
这位母亲的话是对的,“知识靠积累,学一点就多一点”。可问题在于学一点并不一定就学进脑子里去,孩子被零碎的信息填塞,很难吸收,更不能积累起来,就如孩子长身体也靠一年年的日积月累,但并不等于吃一点就长一点,要吸收了才能长身体。
这只是一件偶遇的小事,但是可以看出不少家长不是指点孩子学习、积累知识,而是把大量知识信息硬塞给孩子。如培养观察力,家长就担心失去任何一个可观察的机会,只要有场景就让孩子“仔细观察”,写有科普知识的地方就赶快让孩子“记住”,还有就是中小学生的参考书可谓铺天盖地,家长也来者不拒。这样不经筛选的信息就是一地碎片,孩子掌握不了主次轻重,失去学习节奏,致使孩子大脑里的信息杂乱无章,思考也失去条理性。
信息多而杂乱的恶果一是直接损害孩子思考的条理性和独立性,使孩子看似所知甚多,却又一知半解,形成浅尝椰止的不良思维品质;二是信息过多会使孩子精疲力尽,反而对知识信息“麻木”,就像人已经吃得很饱,任何山珍海味,也不再有兴趣一样。我们一些孩子厌学,也有这个原因。家长须知,要写出好作文、好文字的基本功,是多读经典名著,读第一流的作品,尤其中学生,没有经典的古今中外名著、诗词古文垫底,是不可能写出好作文来的。
2.必要的“不知道”很有必要
现今的网络已经使得人类传递的总信息量增长了无数倍,有人说我们已经进入“信息碎片化”时代,信息碎片化时代已经不是信息成了碎片,无法吸收,而是人们的思维方式也随之也“碎片化”了:快餐式的、条目式的、海量的,浮躁的、浅尝辄止的。海量信息让人不断丢失目标。不少学生原本是上网搜寻资料的,打开网页被新闻吸引,新闻旁边又是大量链接,点击链接后发现新片...如此这般,已经越走越远,忘记了当初为什么打开网络。
从大脑的思维水平讲,越是复杂的内容,越是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指向目标,家长一定要懂得:不断丢失目标的思维能力,不能解决复杂的问题。每天都浮光掠影地阅读各种各样的信息,然而并没有记住什么,而注意力更加涣散。所以有学者指出,现代人的特点之一是注意力匮乏”,因为信息消耗的是接收者的注意力,当分散的、琐碎的、相互没有关联的信息大量聚集,必然地意味着注意力匮乏。除了注意力匮乏、失去专注,还使得青少年失去阅读的耐心、失去耐心等待。
互联网的优势和好处是肯定的,然而即使我们成人也是需要屏蔽若干来自网络的信息,才能保持正常的大脑状态、工作状态和家庭生活状态,何况孩子!从儿童青少年的思考力角度看,家长指导孩子“屏蔽”网络信息就显得非常必需,也就是指导孩子通过有意识地屏蔽,让自己必要地“不知道”。必要的“不知道”是一种有效的保护,保护大脑处理信息所需的足够容量。(作者:重庆 赵石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