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一个学生在网上这样描述自己的老师:“打扮得就像港台女明星一样,一年365天里,基本没有一天的衣服是相同的,而且着装超常大胆:吊带装、露背装、超短裙、背心装....在学校里放眼望去,绝对与众不同。”
案例二:某日,一位同学走进教师办公室,诚恳地对英语老师说:“郭老师,您的穿着太补素了。您看我们的化学老师,打扮得多精神,上她的课,心里舒服。”郭老师一听,难过极了:自己辛辛苦苦,每天认真地备课上课改作业,哪有时间修饰打扮。郭老师只能感叹现在学生的思想与自己当年不一样了。
这两则材料,看似十分矛盾,似乎让我们为人师者骑虎难下:热衷于爱美,追赶时代潮流,走过了头,遭非议;一心为教、不注重梳妆打扮,合不上时代的节拍且应不上学生的需求,被提意见。该怎么做?笔者认为,教师仪表应彰显个性,但不失大雅。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改变,人们对美的要求不断提高,装扮不断地变化,个性化的打扮已成为时代的特征,成为时髦的代名词。生活于这一时代的教师,自然不例外,越来越多的教师也开始了新潮的打扮,特别是女教师,她们想让自己更漂亮,更富有个性,这无可厚非。首先,教师也是平凡人,爱美是天性,在这个个性张扬的时代,展现一下自己迷人的风采,彰显一下自己有弹力的个性,是顺理成章的。马卡连柯在《论共产主义教育》中说:“外表在一个人的生活中有很大的意义,很难想象一个肮脏的、马马虎虎的人,他竟能注意自己的行为。”其次,学生和教师接触的次数多、时间长,在频繁的相互交往中,易产生审美疲劳和思维定势,此时,教师不断变换的装束打扮,尤其是教师富有时代特征和个性化的打扮,的确能给学生不断带来新鲜感,给课堂不断增添新的气息,不断注人新的活力。最后,由于社会上某些人对教师这一职业的偏见,如“穷”“酸”,等等,促使极少数教师对自己更是精心打扮,这又不失为一种自信力和良好心态的体现。但是我们毕竟是教师,不是明星,更不是什么“风流”人物。我们要明白,“细节决定成败”“祸患常积于忽微”,教师是学生的人生导师,是文明的传播者,教师的仪表对教育教学有重要的影响。
(一)教师的仪表具有极强的示范作用
学校是文明场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师者,要求别人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要求别人文明,首先自己要文明。因此示范作用尤为重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指出:教师要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一个教师的仪容仪表关系到学生对他的评价,也关系到学生受他影响的程度。当教师穿着漂亮得体的服饰出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们会由衷地发出赞叹:“我们的老师真漂亮!”这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无形的对美的向往,同时也增强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如果上课穿着太“露”,太怪异,化妆太浓,这种个性、新潮的展示,只会无声地误导学生。
(二)仪表也是一种很重要的礼仪行为
适度、文明的打扮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因此,每位教师都应注重自己的仪表,这最起码有两个要求:职业美,衣着、发型要整洁大方,切合教师形象;风度美,即气质、举止稳重端庄、高雅,姿态动作落落大方,体现教师的内在修养美。
(三)仪表美有助于树立教师的威信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高”“正”就是教师树立威信的资本,尤其是“正”,它体现在多方面,最直观的仪容仪表就是其中一个方面,它包括衣着、化妆、发型,等等。
(四)教师的仪表关乎着学校的形象声誉
教师也可以说是一个学校的形象代言人。这就要求教师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不能忽略关乎自己和学校形象的任何细节,尤其是最直观的仪容仪表。(来源:教师礼仪 湖南师大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