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语的含义和作用
导入语又叫导语、开场白,是教师在正式讲授之前,根据课文或章节内容所设计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话。
成功地运用导入语,能够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第一,激起兴趣,引发动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最有效的动力。“善导”的教师,总是十分重视导入语的设计,用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第二,引起注意,导入情境。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上课开始时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并指向特定的教学任务和程序之中,为完成新的学习任务做好心理上的准备,是教学导入语的一个重要的功能。
第三,沟通情感,活跃气氛。和谐的课堂气氛来自师生情感的交融和心灵的沟通。通过怡当的课堂导入语,能够为师生构筑起融洽的交流环境。在这种良好的交流环境中,双边教学活动才能够顺利进行,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第四,承上启下,明确目的。导入语是沟通“旧知”与“新知”的媒介。教师由旧入新的导人语,既能体现知识的整体性与连贯性,又能帮助学生复习旧知,明确新知的要点,使学生了解自己要做什么,从而把他们的内部动机充分调动起来。
二、导入语的要求
导入语是架在师生之间的第一座桥梁。成功的导入语如同缓缓拉开的序幕,促使学生目不转睛地观看精美的布景;又像打开了知识殿堂的大门,引导学生登堂人室。所以,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导入语。
设计导入语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求贴切,要准确严密
导入语首先要切合主题,紧扣教学内容,避免离题千里,不知所云;语言、形式要怡当、准确、严密,避免模棱两可,使学生的理解产生偏差。
2.求精练,要充实概括
导入语是引子,要简洁,它虽不是讲课的重点,但绝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当然也不必大篇幅展开论述。导人时间不能太长,要控制在几分钟之内,避免冗长拖沓,喧宾夺主。
3.求巧妙,要新奇有趣
导入语的形式要巧妙新颖,内容要丰富多彩。语言新奇巧妙,才能吸引学生,但要避免哗众取宠、故弄玄虚。
语言过于庄重,容易给学生造成压抑感,不利于沟通感情;语言过于低俗,则不能产生美感,会令学生厌烦。所以,成功的导入语应是根据教学内容而设计出的适合教学对象的、易于激起师生共鸣的、庄谐适度的文明语言。
4.设情景,要激疑启智
导入语可以围绕教学目标设置情景,设疑布阵,引发悬念,促使学生思考,启迪学生智慧,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但应注意的是,问题设计要难易适度,过难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过易则失去其应有的作用。
三、导入语的主要形式
“水无常形,教无定法。”教学没有固定的形式,一节课如何开头也没有固定的方法。由于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不同,每节课的导入语自然不应相同。一般来说,常见的导入语有以下几种形式:
1.故事型导入语。故事导入,就是教师把要讲的有关问题编成一个故事,用故事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情境型导入语。情境导入就是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使同学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情境导人法适合情感色彩比较浓厚的课文。导入语多用情感鲜明的词语,常使用感叹、排比、设问、呼告、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3.实验型导入语。实验导入语,是指教师采用简单直观的实验手段,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导入语。这种导入语十分简练,且直观形象,多用于理科教学。
4.教具型导入语。教具导入法,就是教师开始教学时,通过运用与教学有关的教具,以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目的的方法。
5.知识型导入语。知识导入法,就是教师在讲授新课前,通过提问、做练习等复习旧知识的教学活动,以达到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提供支撑点这一目的的方法。
6.随机型导入语。随机导入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现场情况与新课内容的联系,随机应变地设计导入的方法。这种随机应变、临场即兴设计导入语的方法,难度较大。若教师能发挥机智,及时设计出新颖别致的导入语,一定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7.谈话型导入语。谈话导入就是教师运用谈话的形式,把学生们当朋友似的,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从而引入要讲的课。
8.游戏型导入语。游戏导入法,就是教师通过游戏活动来导入新课的方法。
导入语还有很多形式,比如可以提问导入,也可以复习导入,还可以通过教具导入等。在教育教学中导入新课,要聪明灵活,不能生搬硬套。作为一名教师,要掌握好导入语的特点,结合新课内容,开动脑筋,设计出最佳的导入方式,使每一堂课都有一个好的开端。(来源:教师语言技艺 张祖利 编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