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时所得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能再溶解的溶液。
注意:(1)饱和溶液还可溶解其它溶质,不是不能溶解任何物质。
(2)谈到饱和溶液时必须指明温度。
(3)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一定温度下继续加入溶质,看溶质能否再溶解。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一般情况下)
(1)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①增加溶质②降低温度③蒸发溶剂
(2)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①增加溶剂②升高温度
注:Ca(OH)₂不饱和的石灰水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之一:升高温度
3、结晶及其方法
(1)结晶: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形式析出的过程。
(2)结晶方法: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
(3)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如NaCl溶液。
注意:结晶后剩余溶液、溶质、溶剂的质量都减少。
(4)冷却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如KNO₃溶液。
注意:结晶后剩余溶液、溶质、质量都减少、但溶剂的质量不变。
4、浓溶液与稀溶液: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溶质的量相对较多的是浓溶液。反之,是稀溶液。
注:(1)溶液浓稀与饱和与否没饱和无关,是从不同角度对溶液分类。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如:饱和石灰水是稀溶液。
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如:浓度较小的石灰水可能是饱和的。
(2)只有在相同温度下,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
二、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准确理解概念的四个要素:
(1)条件:“在一定温度下”
(2)标准:“在100g溶剂里”
(3)状态:“达到饱和状态”
(4)单位:通常用“克”作单位。
2、溶解度的含义:表示某温度下,100g溶剂里最多溶解多少克溶质。
3、通过溶解度还可以计算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m(溶质):m(溶剂):m(溶液)=溶解度:100g:(溶解度+100g)
4、溶解度的大小由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决定,同时受温度影响。只要温度一定,固体的溶解度就一定,与溶液多少、溶液是否饱和均无关。
除氢氧化钙外,多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5、固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列表法、作图法。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
①大多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②少数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如:NaCI
③少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Ca(OH)₂
三、气体溶解度
1、定义:在101kPa和一定温度下,在1体积水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气体体积数。
2、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温度和压强。
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小;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